两专风采:优秀中层干部事迹展示(三)

发布者:组织部发布时间:2022-06-24浏览次数:673

    编者按:贯彻落实学校“六治六提”作风建设实施方案,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激励党员干部对标先进,转变作风、争先创优,校党委组织部推出2021年度考核优秀的中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两专风采”系列报道


献身教育,初心不改——勇做“双高”建设攻坚者


他们献身教育事业,从芳华到而立,矢志不渝,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倾心教学管理,与时俱进,奋勇拼搏,战斗在“双高”攻坚第一线。

一、周明安:用专业科学能力和专业科学精神,践行“人类灵魂工程师”

    周明安,男,汉族,科学研究与社会合作处处长。26载坚守教学一线,14年尽职教学科研管理岗位。他隐藏起最深重的疼痛,怀着最坚定的信心,与癌细胞作战,斡旋于死亡边缘却笑容依旧灿烂。他以一个人民教师的朴素情感,在学生中传播着温暖;他心系学校、心系学生,以顽强的毅力,扛起了生命的力量;用专业科学能力和专业科学精神,践行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殊荣。

    1996年,他从宁波大学机械制造与工艺专业毕业后,来到了浙江工业大学大学浙西分校任教。他潜心钻研、精心教学,荣获2005年度、2007年度、2008年度衢州市优秀科技特派员荣誉、浙江省优秀教师、浙江省教育系统“三育人”先进个人、浙江省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衢州市“闪光言行之星”、衢州市最美教育人、等荣誉。

    2009年,他36岁,在人生梦想腾飞的年龄,老天与他开了一个玩笑,“胃癌”!命运的捉弄,让人在疾病面前是那么的脆弱、无助。但是他却这样说:“我们祈求自己能够幸运,可难免有不幸降临人间。我们希望自己乐观豁达,可难免有迷茫与恐惧徘徊在心灵上空。我们改变不了人生可能遭受的厄运,但是我们能够改变自己面对厄运的态度。即使如张海迪那样,也要用笔记录下生命的印痕,而不是让本就短暂的生命更加卑微;即使如海伦·凯勒那样,也要让自己微笑着面对整个世界,而不是垂下手任凭病魔的蹂躏。”

    如果这仅仅是一个“战胜病魔,创造奇迹”的故事,我们能学到的是积极乐观面对人生,啜饮挫折的信念。但是有多少人,能够在生病期间,还坚守在钟爱的教师岗位上,坚持教学工作,坚持教学科研,编写多本高职教材和专著,多次指导大学生学科竞赛,主持多项省市厅级项目,发表多篇优秀论文?病痛蚕食着他的身体,他却以一项项成绩证明着自己的不屈,践行着“两专”精神。

    二、姚水洪:努力做一名“两专”精神的践行者和改革创新的奋进者

姚水洪,男,汉族,中共党员,医学院院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锚定“双高”任务目标,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教科研并重,践行“两勤两专”精神,引领医学院高质量完成各项建设任务,获年度考核优秀单位。牢记身为省级专业带头人的使命和担当,引领医学院完成浙江省护理优势专业、助产特色专业建设,成功立项医护康养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先后获省教坛新秀、省专业带头人、省“151”第二层次人才和市“新115”第一层次培养对象等人才荣誉。

做一名专业(群)建设的领头雁。牵头完成针灸推拿(国控)专业申报,并于2021年获教育部批准招生,实现国控专业设置的重大突破。针对衢州中医人才紧缺现状,开展了中医学专业申报工作,使专业设置得到优化,医护康养专业群效应开始彰显。持续推进医护康养专业群建设任务落实落细见效,谋划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了“强基、强技、复能”、“岗课赛证”融合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做一名产教融合的实践者。谋划省产教融合工程项目“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大健康公共实训中心”建设方案优化调整,建成杨继洲学院(针灸推拿实训基地)、康复治疗技术实训基地和1+X老年照护培训基地,已投入教学使用。主持省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与衢州市人民医院深化现代学徒制“卓越”护士培养,提高护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做一名职教改革的排头兵。历经十年积淀形成的《助产专业(群)改革助推母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衢州模式”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小”专业撬动“大”产业,服务生命健康“全”周期》入选教育部“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典型案例。专业建设实践获省、市领导批示肯定主持开发的“1+X”《母婴护理课证融通课程》入选国家助产专业资源库建设子项目,主要成果已在智慧职教云平台推广选用。主持的“衢职院病毒致瘤研究科技创新团队”在终期绩效考评中获优秀等级。入选首批浙江省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卫生健康)委员。

马文龙:职教改革排头兵数字工匠领路人

马文龙,男,汉族,中共党员,信息工程学院院长。从事高等职业教育十多年他坚守“大爱育人”的理念,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他热爱教育事业,把做好一名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作为职业的崇高追求,始终坚守 “四有好老师”的标准,积极践行“四个相统一”,坚持做学生的“四个引路人”。深入“3221”联系学生寝室活动,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心声,排解学生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曾荣获得校先进个人。担任信息工程学院的院长,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先后担任了3届班主任,荣获校“三育人”先进个人、校十佳共产党员、校优秀教师、工会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双师能力德技担任衢州市新115人才数字经济组组长、第一层次培养人员,衢州市信息化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专家,江山市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组专家成员,多次组织115人才赴龙游、常山、开化围绕我市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强乡壮村百团”行动开展科技服务。2017年被评为市优秀科技工作者,2021年被评为市教育“两专”领军人才。

教育教学业绩突出。承担专业多门主干课程教学任务,注重课堂信息化教学改革,带头积极实践行动导向、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探索高职教育教学规律,教学业绩考核连续6年被评为A级,教学能力测评优秀,2012年获校第二届教坛新秀,2018年获省高校优秀教师等荣誉。近年来指导的学生在大学生程序设计、软件服务外包等竞赛活动中取得国家级奖项5项,省级奖项20余项。2011年获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最佳指导老师。

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他牵头引企入校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长期担任企业指导老师,外接企业项目,共同培养从事效果图制作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毕业生,带领团队完成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校级现代学徒制试点改革,深入开展了基于“厂中校”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面向区域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依托政府和行业,联合头部企业建立数智产业学院,开展订单班人才培养。

发挥传帮带作用、引领教科研创新。他先后担任4位青年教师导师,不断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育人水平,促进教师职业素质养成,指导教师获省微课比赛一等奖1项,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2项,学生竞赛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奖项20余项。

长期从事智能制造、企业信息系统集成、智能教学系统等领域理论与方法的科研、教学。带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团队通过了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成为浙江省首个通过IEET认证的高职专业。学校被推选为全国成果导向(OBE)课程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悉尼协议》高职应用联盟会员单位。省学科专业(电子信息类)带头人领军能力研修会议福建省、黑龙江省IEET认证培训会汇报分享了OBE教学改革成果;有力提高了专业在省内外高职院校中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担任计算机应用技术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省级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带头人,主持的教学改革成果获得2016年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厅级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EI索引6篇,一级期刊论文4篇授权软件著作权和专利10余项。

四、许金友:倡导“三度”教育理念,做学生的引路人

许金友,男,中共党员,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执教21余载,牢牢践行自己的教育初心,用心扎根,用情耕耘,心甘情愿做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他始终坚持“三度”教育理念和工作理念,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工作以来先后荣获浙江省教育系统“事业家庭兼顾型”先进个人、浙江省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浙江省第二届高等学校教坛新秀、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校优秀班主任、“三育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他积极倡导自己的“三度”教育理念,即教师要有“温度”,用爱的教育、爱的温度关心爱护学生,将心比心感化激励学生;教师要有“尺度”,职业教育要有严师出高徒的要求标准,用尺子般去度量专业要求,严于律己、精益求精,培养匠心精神;教师要有“气度”,让学生自信自强,用志气、正气、骨气、争气树立理想信念,锻炼坚强意志,提升学生做人做事的高度。工作以来他共担任了3届班主任、7届工作室导师和指导3位青年教师的工作,所带学生很多已成为成功的企业家和创业者,深受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他积极践行自己的“三度”工作理念,首先,积极拓展自身专业的“广度”。他说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应该具备专业性、教育性和职业性,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教育能力,才能实现职业性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三者相辅相成。工作以来,他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会各种设计软件,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从平面设计到环境艺术设计、多媒体设计,再到三维设计、影视后期等,用职业技能武装自己,工作以来,胜任了不同专业方向的诸多课程,实现学以致用,受到学生好评。同时发挥自己专业的“广度”,开展包装创意设计、品牌策划、文创产品设计、乡村名宿设计、艺术创作、社会培训、艺术展览、学术交流等社会服务项目,获得社会好评。其设计作品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全国第二届美术教育教师作品展,荣获浙江省大学生艺术节优秀指导教师奖、全国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其次,执着于专业建设的“高度”。他说自己从大学毕业到衢州一开始只是为了就业,然后把教师当做自己的职业,到现在把教书育人当做了自己的事业。他从2003年担任艺术设计专业主任到教学副院长,白手起家零起步,带领教学团队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持之以恒,先后创建了艺术设计专业、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让艺术设计专业从无到有,再到浙江省重点专业、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浙江省特色专业、浙江省优势专业、教育部骨干专业,历时19年的时间,实现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实践实训等各方面的突破和提升。他以专业建设为依托,创新教学改革,以“校企合作育人、校企协同创新”为理念,实现校企合作全程育人,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零距离”对接,实现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教学成果荣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三,执行工作讲究“力度”。他几乎投入全部的精力对工作相依相伴、和学生教学相长。凡是要求做到的工作总要求自己带头做全做细做好,凡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总是自己先做到。今天的任务今天落实,绝不拖到明天;今天的事情今天完成,绝不留给明天。件件事情以身作则,亲力亲为,兢兢业业,脚踏实地,执行工作力求及时、力求实效,追求完美。